成语大全 - 第3页诗词翻译加注释古文 -力博古诗词
  • 成语简傲绝俗拼音jiǎn ào jué sú释义指高傲而超越世俗 。出处清·王夫之《姜斋诗话》卷三:“亡友文小勇有句云:‘人谁从问字,风不可开门。’于江西宗派体中自居胜地,而其荒凉寒苦之状,简傲绝俗之致,亦概可见矣。”
  • 成语鸡皮疙疸拼音jī pí gē dǎn释义1.亦作"鸡皮疙疸"。2 .参见"鸡皮疙瘩"。
  • 成语鸡犬皆仙拼音jī quǎn jiē xiān释义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,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,鸡和狗吃了 ,也都升天了。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。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·道虚》:“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,天下并闻,当时并见,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,鸡犬升天者。”
  • 成语鸡毛蒜皮拼音jī máo suàn pí释义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 。出处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八章:“目前大敌当前;同心协力还怕迟误;谁还记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!” 正音蒜;不能读作“shuàn”。辨形蒜;不能写作“算”。近义鸡零狗碎 薄物细故 细枝末节 牛溲马勃 鸡零狗碎反义稀世之宝 大是大非 荦荦大端 硕大无朋 竹头木屑 举足轻重 性命关天 荦荦大端、硕大无朋用法多用于指责别人不该以小事情来麻烦自己。一般作宾语、主语;多作定语。结构联合式。例句    (1)这种~的小事;我们最好不要斤斤计较。    (2)对于家中那些~的事;他都不大注意。英译a trivial matter
  • 成语鸡犬桑麻拼音jī quǎn sāng má释义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。出处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十三回:“田里种着菜,篱笆里栽着花,大有鸡犬桑麻光景。” 用法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例句田里种着菜,篱笆里栽着花,大有~光景。(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五十三回)
  • 成语鸡皮鹤发拼音jī pí hè fā释义皮肤发皱 ,头发苍白。指老人。出处唐玄宗《傀儡吟》:“刻木牵丝作老翁 ,鸡皮鹤发与真同。”近义 鸡肤鹤发用法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衰老例句刻木牵丝作老翁,~与真同。(唐玄宗《傀儡吟》)
  • 成语鸡鸣而起拼音jī míng ér qǐ释义鸡叫时就起床。形容勤奋不怠 。出处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鸡鸣而起,孳孳为善者,舜之徒也。” 近义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分句;形容勤奋不怠例句~,孜孜焉,亦不为利。(唐·韩愈《上宰相书》)
  • 成语鸡犬升天拼音jī quǎn shēng tiān释义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,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,鸡和狗吃了 ,也都升天了。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。出处晋·葛洪《神仙卷·卷四·刘安》记载;汉代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;剩下的药留在庭院里;鸡狗吃了;也都升天。 正音升;不能读作“shàn”或“kāi”。辨形升;不能写作“开”。近义弹冠相庆 一子出家 七祖升天 淮南鸡犬 狗遇凤凰 一人得道 淮南鸡犬用法含贬义。常和“一人得势”连用。一般作宾语。结构主谓式。例句他当了县长以后;他全家都神气活现起来;大有一人得道;~之势。典故西汉时期,有位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学家名叫刘安。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。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,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。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。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。 有一天,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,有炼制仙丹的秘方,但是从不传给别人,于是就去寻找八公。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,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。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,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。一日,八公来到刘安家,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,并告诉他,仙丹炼成,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。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,后来他“真的”炼出了仙丹。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,飘飘欲仙。那些仙丹,晶莹剔透。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,他沐浴更衣,焚香祷告,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……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,低头一看,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。 刘安成仙后,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,它们也都飘然升空,成了神仙。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,慢慢的就消失了。
  • 成语鸡栖凤巢拼音jī qī fèng cháo释义栖:居住。鸡住在凤凰的窝里 。比喻才德卑下的人占据高位。出处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六:“鸡栖凤巢,非其同类出去。”
  • 成语鸡鸣狗盗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释义鸣:叫;盗:偷东西。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。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。出处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记载;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被扣留在秦国;他的一个门客装狗夜入秦宫;偷盗出已经献给秦王的狐裘;送给秦王的一个爱妾;孟尝君才获得释放。又靠一个门客装鸡叫;骗开了函谷关的城门;才逃回齐国。《汉书·游侠传》:“繇(由)是列国公子;魏有信陵;赵有平原;齐有孟尝;楚有春甲;皆藉王公之势;竞为游侠;鸡鸣狗盗;无不宾补。”宋·王安石《王文公文集·卷三十三·读孟尝君传》:“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!” 正音鸣;不能读作“niǎo”。辨形鸣;不能写作“明”;盗;不能写作“道”或“到”。近义偷偷摸摸 狗盗鸡鸣 旁门左道 鼠窃狗盗 旁门左道反义光明磊落 正人君子用法用作贬义。现多用于指人不大正派;属市井之徒一类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。结构联合式。例句    (1)~;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技能;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它却起了巨大的作用。    (2)他没什么大能耐;只会干些~的小事。英译small tricks典故战国时候,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,号称宾客三千。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,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,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。有一次,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。秦昭王将他留下,想让他当相国。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,只好留下来。不久,大臣们劝秦王说:“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,他出身王族,在齐国有封地,有家人,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?”秦昭王觉得有理,便改变了主意,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,只等找个借口杀掉。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,只要妃子说一,昭王绝不说二。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。妃子答应了,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(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)做报酬。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,因为刚到秦国,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。就在这时候,有一个门说:“我能把狐白裘找来!”说完就走了。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。他先摸清情况,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,一时舍不得穿,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。他便借着月光,逃过巡逻人的眼睛,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。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,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,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,送他回齐国。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,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。到了函谷关(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,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)正是半夜。按秦国法规,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,半夜时候,鸡可怎么能叫呢?大家正犯愁时,只听见几声“喔,喔,喔”的雄鸡啼鸣,接着,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。原来,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,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。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?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,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,放他们出去。天亮了,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,立刻派出人马追赶。追到函谷关,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。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。故事出自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。成语“鸡呜狗盗”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。
  • 成语鸡犬无惊拼音jī quǎn wú jīng释义形容行军纪律严明 ,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。也指平安无事。同“鸡犬不惊”。近义鸡犬不惊
  • 成语鸡鸣狗吠拼音jī míng gǒu fèi释义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。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。出处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。” 近义鸡鸣犬吠 鸡鸣犬吠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百姓安居乐业
  • 成语鸡犬相闻拼音jī quǎn xiāng wén释义指人烟稠密 。出处先秦·李耳《老子》: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 反义遥遥在望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;指人烟稠密例句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★晋·陶潜《桃花源记》
  • 成语鸡犬不安拼音jī quǎn bù ān释义形容骚扰得厉害 ,连鸡狗都不得安宁。同“鸡犬不宁”。
  • 成语鸡鸣候旦拼音jī míng hòu dàn释义怕失晓而耽误正事 ,天没亮就起身。同“鸡鸣戒旦”。

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

京ICP证000000号
返回顶部